我在1982有个家 第1181节(1/2)

网友诚不我欺:富人改命靠钱,穷人改命靠挂啊!

后面联系各建筑公司负责人的事情归王向红,王忆得管理学校的一些事。

市里的教育单位下了通知,让各中小学组织学生去春游、去踏春。

王忆这边琢磨一下,既然上头有通知,那自己就执行好了。

正好天涯山到了春天也热闹起来,那就在山上转悠吧。

再者现在是山上的好时节,能吃的东西开始多起来了,其中最多的是榆钱。

半山的榆树挂满淡绿色,褐色的枝条上的榆钱果挤得密密麻麻,颜色是嫩绿嫩绿的,边缘圆圆的薄薄的,中间鼓出一个个的圆疙瘩,很诱人。

所以这次的春游就有个劳动活动,那便是给家里撸榆钱。

往年到了春天,孩子和老人都要给家里撸榆钱,再过些日子则是撸槐花。

现在物资匮乏,外岛渔民到了这时节往往家里要断粮的,这样他们就得问大自然要饭吃。

榆钱饭是首选。

其实孩子们对榆钱饭兴趣不大。

以往队里人家蒸榆钱饭都是用玉米面,榆钱本身也没有多好吃,这东西用粗糙的玉米面一搅和蒸熟了,并不好吃。

野菜没有油水搭配,哪有好滋味?

油水这东西能压住野菜中的青草腥味,要想吃个好滋味的野菜,必须得准备上点油水。

但他们对榆钱本身挺感兴趣,榆钱摘下来可以生吃,生吃榆钱嘴里甜滋滋。

王忆为了这次春游做了些准备,一人给发了个小背囊,里面有不同的用品。

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小背囊里的用品凑在一起便是一次野营用具。

比如有些人背囊里有野餐布,有些人的背囊里是小炉子,有些人背囊里则放了点心调料之类的东西。

学生们拿到小背囊后兴奋坏了,小组的组员们凑在一起打开看,欢呼雀跃的声音不绝于耳。

这样背上行囊,他们开始出发进山。

进入山里,学生们开始由行军队列转为散兵线。

男孩子开始吵闹,女孩子则凑在一起找野菜。

有狗摇摆着尾巴跟在家里小主人的身后,时不时有狗遇上不对付,便呲牙扑到一起开干。

王忆见此便招呼起来:“都看好自家的狗,这怎么还牵着狗进山了?要抓兔子吗?”

王状元、王凯一群大男孩听到这话顿时兴奋了,甩开腿跑过来问:“哪里有兔子?堵兔子洞,抓兔子!”

第532章 养鸡养虾搞养殖

男孩子们还真想抓兔子。

初春的兔子虽然不肥,可好歹有肉,回去不论红烧还是炖汤都是美味。

然而没有兔子。

王忆看着他们说:“兔子?哪里有兔子?我看你们像一只只的兔子!”

王状元等人的情绪顿时由兴致高昂转为了意兴阑珊……

没有兔子,那还是撸榆钱吧。

树上榆钱正嫩。

榆树树皮粗糙很好攀爬,有些老榆树树干还不笔直,学生们蹭蹭蹭就爬上去老高。

王忆已经习惯了这年代的学生们的活动方式,这种攀爬不算什么,学生们摔不下来,摔下来家长也没有找老师负责的。

他们只会骂孩子:该,活该!

纤细的榆树枝被扭断扔下来,女学生们便拎着竹筐子来撸榆钱。

嘴馋的会先撸一把塞进嘴里咀嚼上。

王忆也撸了一把吃,他倒不是嘴馋,他想试试生吃榆钱什么滋味。

滋味不太好,寡淡有野菜的草腥气,不过逐渐咀嚼倒是嚼出了丝丝的甜味。

对于这年代的孩子,这点甜味已经足够让他们对榆钱拥有好印象,毕竟平日里想吃糖不容易。

可天涯岛的学生们是例外。

他们平日里不缺糖,甚至他们现在都不吃硬硬的水果糖了,要么吃奶糖要么吃高粱饴、大虾酥、花生酥、牛轧糖。

正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吃着榆钱的学生纷纷往外吐:“呸呸,今年的榆钱不好吃,不甜了。”

“肯定是去年太干旱的原因,干旱了就不好吃。”

“生火烤一下试试,热的时候可能好吃一些……”

最后说话的人拿眼睛瞟王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