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节(1/2)

你看看今天,还没进入十二月份就这么冷,他是他是怕万一,以后天会更冷,到零下三四十度,多个火墙多个保障。

再一个,咱们逃荒一路,那面下大雨,走着走着这面又干旱,天气邪乎的厉害,怕这个冬天也跟往常不同,怕出现极冷的时候,更怕极冷的天比往年要长。

这话说的,大伙都有点慌了,可不是?

所有人第一反应: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仅要保辣椒基地和地窝子里的金贵菜,还要不停往家背柴,背多多的,得攒到大伙哪怕日日不停歇烧屋子也够用的柴。

宋福生接着又说第二个指示:盖辣椒基地火墙的,是那几个搭炕老手外带几名妇女干活。其他壮劳力,今日的主要工作,加大力度,顶风冒雪也要将篱笆院子围起来。

高屠户说:“这天挖坑更不好挖了,趁着没冻得结结实实,真得抓紧。”

没错,他们这伙人的篱笆院和别家不同。

他们围院子的木板上比旁人家高出很多,木板头是尖尖,削得很尖。

不仅如此,他们还在里面挖坑了,是按照老虎豹子狼,假如一跃而来,进了院,按照假设的距离挖的大深坑。

也就是说,如果老虎豹子你们来了我们这,体型硕大躲过了尖尖,那么前方等待你的还有深坑,坑里也扎着自制的尖尖。

宋福生说,天要是一直这么冷下去,山上的动物要是没吃没喝了,那可是真的能下山溜达寻食,那就不是井水不犯河水了。确实得趁着地面没冻到一锄头下去,震麻手,抓紧挖深坑。

所以,今日的重中之重就是,除了搭辣椒基地火墙的,除了编草的,剩下的给我全体都有,去挖坑,去扎篱笆院。到啥时候,人命安全也要先放在首位。

最后一样就是,桃花,今日别编草席子了,你带着这个姑娘家,去找你三舅母钱佩英。

她会告诉你们,怎么用乌拉草编制像雨披似的外衣,以及给棉鞋外面套上用乌拉草做的像瘸子似的草靴。

宋福生想着,明日后半夜基本上就得收割第一批蒜黄,往后每隔几日就得往外送货。乌拉草保暖,穿身上穿脚上还能挡挡雪,做成靴子那么高的鞋套,能尽量让棉鞋保持干爽,也不会让雪从脚腕处灌进去。

所以姑娘们都去了宋福生家。

宋茯苓在旁边看了看,学了学,发现帮不上忙,编草衣这事,她手笨的跟猪蹄子似的,就没睡懒觉起早去了蛋糕房。

一不小心,一咬牙,今日又做了35锅,又超了任务量,并且还给米寿顺手做了几根奶油冰棍。

而她35锅都做出来了,外面天也黑了,马老太和姑母还没回来呢,外面的雪也越下越大。

第二百三十二章 一更

宋茯苓给自个捂得严严实实。

羽绒帽子外面,包着是和马老太一样的粉碎花棉布。

用钱佩英的话就是,咱家这田园床单,快赶上你们的工作服了。本来是要给你做棉袄面的,眼下裁的东一块西一块。白瞎了。

棉手套,宋茯苓的两只手套上拴了一根绳,这样往脖子上一挎就行。免得手套总少一只,总忘记放哪。

口罩戴上,腰上别把小水果刀,她点燃火把就往外走。

“点火把干啥去?”钱佩英急急放下手里缝制的乌拉草面罩,这是她给宋福生缝的。赶明出门卖货,套在棉帽子外面,挡风挡雪,不好看就不好看呗,暖和就行。

“迎迎我奶。”

“外面黑,别自个去找你奶,你等会儿我。”

当钱佩英也穿戴好出来后,她闺女早就走的没了影。

宋茯苓举着火把过桥,到了桥对岸,根本没有人。

她瞅了眼火把,都怕风和雪给火把浇灭了。

沿着河边的路,一直走到村口,翘脚望了望,前方的路根本啥也看不见,漆黑漆黑的。火把只能照到自己这块。

想驻足仔细听有没有车轮木撵声,可惜啥声也听不见,只有大雪伴着风声呼呼地吹向耳边。

就这个风速,估计有车路过,也得是到了跟前才能听见。

那还往前走不走啊?

有点不敢走了。

没有路灯的古代,真是黑的瘆人。

宋茯苓试探着冲远处,先晃晃火把,然后嘶吼:“奶?奶?老马太太?”

宋茯苓本来就没报什么希望,吼两嗓子是想给自个壮胆,壮胆完才会接着向前进,没想到恍恍惚惚,竟然听见远处有人回应:“嗳!”

听得不是那么真亮,像是一种错觉似的,但宋茯苓眼睛却一亮,就觉得刚才那声嗳是她奶那大嗓门,急忙举着火把就向前跑。

她得跑出好几百米远,反正也记不清是多少米了,主要是脚上的雪路太难跑,两腿紧着倒腾也像是跑不动似的,才看见像两个雪人一样的奶奶和姑姑。

雪人什么样,马老太和宋银凤此刻真的就是什么样。

宋茯苓到了近前,眼圈一红,第一个想法就是:不干一个月了,干俩月,给奶买台车。

但语气却不怎么好,急的:“出了什么事,怎么才回来,就是雪天走的再慢也不该这么晚。”

宋银凤说,搁镇上收鸡蛋来着,还?

宋茯苓打断,买什么鸡蛋,还非得回回不空车?这种天买什么鸡蛋。

马老太没吱声,听出小孙女不乐意,但心里却在顶嘴:就这种天,才要买鸡蛋。你等过几日,雪下得更大,卖鸡蛋的都得冻跑,她还怎么挣银钱。

宋茯苓让马老太举火把,跟姑母一起推车。

一二三,推起来,她才知道,这车有多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