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之悍夫 第268节(1/2)

叶聪和李家康经历过同样的事情,那就是幼年丧父,这是生而为人至悲至痛之事。当然要细究的话,李家康又比叶聪幸运的多,李卫国是以英雄的身份去世的,留给家康的精神财富比这世上任何一个父亲都不差。而叶聪的父亲不仅没有尽到做父亲的责任,没有抚养孩子长大,更是把自己的污名永远的留在了孩子身上。

这些年,沈卫民一直在协调其中不同,尽量不让他们觉得自己生命里父亲这个角色是缺失的。沈卫民给自己的定位从来都是养父,不管是行动还是精神上,他都想着能给孩子做榜样。

把俩孩子接到身边的时候,他们已经记事了,沈卫民知道他们从来没有忘记曾经,虽然那些事情发生的时候他们还太小,可能都不理解“殉职”这个两个字意味着什么。

不过,对象是亲生父亲,是一个从他们出生那一刻就扯上无论如何都撕不断关联的人,他们绝对不会忘,记忆随着年龄增长而愈加深刻,现在他们已经到了能够理解的年纪,甚至他们远比其他人了解的更透彻。

沈卫民上次见到李家康,还是三个月前,当时他去京市出差,因为任务紧急,叔侄两个只在训练营的宿舍匆匆见了一面,话都没说几句。

当时李家康刚接到新任务,整个人都是紧绷的。因为保密原因,沈卫民没有开口问,以至于到现在他都有些在意,总觉得当时大侄子有些不对。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这段时间,沈卫民觉得自己断断续续梦见他大抵是因此。因为是第一次经历这样的情况,沈卫民无从判断这梦意味着什么?又昭示着什么?

醒来,日头已经老高。

沈卫民躺在床上苦笑,大概是因为昨天小聪回来,他觉得不适应了。从小到大,不管是在家还是出门在外,小哥俩几乎就没分开过。

他们是彼此最重要的兄弟,是可以放心把后背交给对方的战友,也是最了解对方的那个人。冷不丁的只有一个人回来,总让人觉得不适应。

说起来除了给钱给票,这几年沈卫民能顾到他俩的地方很少,首先距离是最大问题,从池县到京市,就算一路顺利也得花费不少时间,更不用说中途往往会出现波折。

当然,长辈照顾孩子的心思并不会因为出行困难就夭折,最大的问题是出行不易。通行证、身份证明,每次出行前都要准备一大堆东西,并且还得考虑时效限制。如果没有正当理由更麻烦,麻烦连着麻烦就是一连串麻烦。

说到这里,沈卫民就觉得庆幸。

尽管一切都是这么真实,但是他生活的七十年代和现实中先辈们所经历过的那个种花家的七十年代还是存在某种偏差,某些政策并没有那么严格的执行现实标准。说到底这只是个平行世界,世界观不可避免的会受到缔造者和外来者影响。当然,历史发展之大趋势是相同的。

沈家沟食品加工厂发展至今仍然挂着池山生产队副业的牌子,随着体量越来越大,工厂性质不断遭到人们质疑。

沈卫民和县里领导以及有利害关系的工厂都有牵连,要不是关系好要不就是利益相关,以此规避了许许多多的风险。但是,总有那么些人会受周围影响,情绪高涨,然后就会做出一些损人不利己的事情。

中间也出过不少事情,最严重的一次他们直接闯进工厂,甚至还要拉走沈卫民,所幸在多方协调之下顺利解决了。这条路走不通,就有人想剑走偏锋,对沈卫民身边的人下手,得亏之前沈卫民利用他家小朋友把沈爷沈奶的好东西都抠搜了出来,放在了最安全的地方,要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这其中还要感谢沈家沟全体村民的团结,就算偶尔出现一两个不和谐音,他们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反应过来,然后维护应该保护的人。所以虽然中间波折不断,但总归是有惊无险。

一切都在发展,沈家沟食品加工厂也不例外。沈卫民本人更是常年在外奔波,因为洛特集团的订单量不断加大,订单品类不断更改,他每年都会往返于各省食品厂,协调生产,发布任务。

京市和海市是他去的最多的地方,海市便利的地理条件一直是货品走出去的最佳选择。京市更多的是因为他有牵挂在那,每年总有几个月他们家会利用职务便利住在京市。

也就是这两年,孩子们都大了,他们做长辈的才正式放开了手。

不过儿行千里父母担忧,沈卫民自己带入的角色是父亲,当然也不能免俗。

沈卫民揉着脑袋坐起身,比起往常,他今天起的有些过晚了。

倒也没差,工厂那边既然没人找来就是没事儿。另外,知道他家小聪回来,就是有事七叔四哥他们也会顶过去。

套上衣裳,推开门,就听见李招娣同志爽朗的笑声。这段时间她老人家没少念叨两个孙子,这终于回来了一个,人肯定高兴的紧。

沈卫民笑着走过去,果然看到叶小聪正陪着他爷奶说话,甚至身上还赖着一个大馒头。

“爸爸,你终于醒了。”沈馒头小朋友笑脸迎爹。

“怎么一大早就在你哥身上腻着?你最近可涨重了不少,别压着你哥。”沈卫民调侃儿子,接着又看向叶聪,“回到家都半夜了,怎么不多睡会儿?”

“才不会!”沈彦军反驳,挣扎着回头问他小聪哥。

叶聪扶着小朋友,冲沈卫民摇头,“我不累。早起已经养成习惯了,到点就睡不着。”

沈卫民“嗯”了一声,在桌上捏了个栗子,窝进旁边的沙发里。

“你当都是你,我起来的时候,小聪都跑步回来了。”李招娣没好气的看向老儿子,家里有人回来就该第一时间说一声,看见小聪的时候,她完全没有心理准备,差点把手里的水盆甩出去。

“娘,我那是工作,不是故意这么晚回来的。”沈卫民当然亲娘为啥阴阳怪气,好脾气的解释道。

不说这个,李招娣还没有怨言,说起这个那可就有的说了,“天天忙,天天忙,整天都见不着人影,工厂那么多人,就不能大家一起分担分担。”

临近年关,一忙就会忙到半夜。今天还算好的,半晌三柱子还在家,要搁前几天早不见踪影了。

年轻人以事业为重没有什么不好,要生存必须付出,这道理做爹娘的都能理解,并且举双手双脚赞成。现今老儿子身上的担子也不是想卸下就能卸下的,但这越来越忙,整天忙的脚不沾地也不行啊,总得注意身体。

沈卫民双手一摊,无奈发笑。有些事情大家能够分担,有些事情却不能,他现在的职务是沈家沟食品加工厂厂长,总有些事情只有他能拍板决定。这个道理,李招娣同志不可能不懂,只是作为母亲,她更在乎儿子的身体罢了。

李招娣也知道话不能深说,到底还是心疼老儿子,她转头出去,把灶上温着的早饭端了过来。

“娘,您放心,我下次一定注意。”沈卫民笑嘻嘻的接过早饭,熟练的做出保证。

李招娣“哼”了一声。

“昨天回来的太晚,上午陪着爷奶说说话,下午你回房休息去。在学校的时候有训练就算了,在家里不能硬熬。”沈卫民把话题拉回到叶聪身上。

“我不用……”叶聪并不感觉累,躺到床上不可避免会胡思乱想,还不如出来活动活动。

不过在家里,他的意见不重要。

“你小叔说的对。这天寒地冻的,你个虎孩子就自己跑来了,再有下次我非得打断你的腿。知道你们年轻又有经验,仗着自己身体好就胡乱蛮干,等到老了,非得吃苦头不成。”李招娣跟吓唬小孩儿一样,说到这个她就后怕,几十里路,孩子竟然徒步走回来了,先不说天气冷,万一遇到野物攻击,咋办?

“听听你奶奶是怎么说的,下次回来,再不提前给家里打电话,我非得让你在咱家大门口罚站。”把孩子拒之门外是不可能的,但小惩大诫可以操作。

“我知道了。”叶聪识相的做出保证,微微眯起的眼睛显示出他现在的心情很不错。

“啊?那小二哥下午不就不能陪我上山耍了。”沈馒头小朋友很失望。

“你们一群孩子上山干仗,你拉着你哥坐镇不亏心吗?”直接被他爹戳破小心思。

小孩子嘛,今天我不和你玩,明天你不和他玩都很正常。家里有小朋友,沈卫民对村里孩子们的动向都挺了解。上趟回来的时候那谁俩关系还不错,这次回来干脆分成了两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