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节(2/2)

其实王氏真不是什么恶婆婆,徐清漪嫁进来到现在也有小半年时间了,王氏不说拿她当亲闺女疼,也是真心实意地关心她的。否则,按眼下的情况,王氏真要给徐清漪添堵,只需对徐清漪暗示一声她有了身子,不便伺候顾淮之,徐清漪就得咬着牙,憋屈地开始给顾淮之安排房中伺候的人。

徐清漪也明白这一点,内心十分感激婆婆,又担心顾淮之心里有其他想法,强忍住心里的不乐意,酸溜溜地试探顾淮之的口风,“眼下我有了身子,不便服侍夫君,可要给夫君多添几个伺候的人?”

顾淮之一时间还没反应过来,“我身边那几个人不是挺好的吗,平白无故添什么人?”

徐清漪又是喜悦又是无奈,只能把话说得更透一点,“我的意思是,夫君的房里……”

顾淮之刚喝进嘴里的茶差点喷出来,赶紧摆手道:“你胡思乱想些什么呢?你这么辛苦地怀着身子,我要是纳了别人,还有没有良心了?”

妻子怀孕丈夫找别人,搁前世妥妥被骂几百层楼的渣男。顾淮之的节操尚在,真干不了这么没底线的事儿。

再说了,顾家还有顾琉和徐氏这对因为小妾搞事情而反目的夫妻做教训呢,看看顾玦,生活在父母不和的家庭环境中,都歪成什么样了?中二几十年,也就是成婚后才收敛了那么一丢丢。顾淮之可不想自己的孩子以后也经历这样的痛苦,嫡出也就算了,万一妾室有孕,嫡出与庶出的身份天差地别,但都是顾淮之的孩子,到那时候,顾淮之真能忍心看着孩子遭受这些吗?一旦顾淮之心软,必然引发嫡庶之争,这不就是乱家之兆?

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顾淮之都不可能纳妾或者收通房,没必要为了一时的爽快留下那么大的隐患。更何况,顾淮之还挺喜欢徐清漪的,就算徐清漪大度,但在徐清漪怀孕的时候和别人胡来,顾淮之也不会觉得痛快。

那还收什么侍妾通房?

徐清漪大为感动,对待顾淮之更是贴心。去了一桩心病的徐清漪怀相极好,大多孕妇都要经历的孕吐她没经历过,顾淮之又让宋璟每天过来给徐清漪诊脉。家中事情无一需要操心的,吃的又全是宋璟精心配的营养餐,徐清漪的气色自是不用多说,脸色红润精神奕奕,一看就知道被人照顾得极好。

吴氏听了徐清漪怀孕的消息过来看她时,见着的就是一个气色比在家还好的女儿。只一眼,吴氏便彻底放下了心,仔细问了徐清漪的怀相后,又拐着弯地问她,“你身子不爽利,女婿可有不顺心之处?”

徐清漪红了脸,抿唇一笑,眼中似是带了蜜,轻声道:“我跟夫君提过此事,他并未同意。”

“他这是真的心疼你!”吴氏很是欣慰,右手轻轻拍了拍徐清漪的手背,亦是感慨万千,“你爹当年都没做到这份儿上过。日后你可得好好伺候淮儿,似他这样的好夫婿,天底下都找不出几个来。说起来这也是顾氏的家风好,你公公三兄弟,也没一个纳妾的,你啊,当真是掉进福窝里了!”

徐清漪认真地点头,一本正经道:“还得谢谢阿公慧眼如炬,现在多少人羡慕他当初眼疾手快地定下夫君这个孙女婿呢!”

“是极是极!你啊,好生养胎,生个大胖小子,你阿公就高兴啦!”

提到这里,吴氏眉头又是一皱,压低声音问徐清漪,“女婿可曾说过想要儿子还是女儿?”

徐清漪更加开怀,笑了许久才道:“他呀,一心想要个贴心的女儿,现在天天让小妹过来陪我说话,说想要个同小妹一般性子讨喜又美貌聪慧的女儿。”

吴氏一颗心这才彻底落下,忍不住再次感叹,“你果然是个有好运道的,竟能碰上这样的如意郎君!”

长得俊美又才华横溢,还洁身自好爱护妻子也不一心想着生儿子,上辈子得积多大的德这辈子才能碰上这么个人啊!再想想徐清漪曲折的身世,吴氏也只能发自内心地感叹一句,有的人,就是天生命好。

顾淮之还不知道他在岳母心中的形象已经光芒万丈,都到了让岳母觉得女儿能嫁给他是上辈子积了大德的福报,这会儿顾淮之还忙着给元熙帝出主意呢。

顾淮之这个中书舍人工作的时间还挺长,上次他大胆给犯事士子求情,彻底在元熙帝心里挂上了号,觉得这货心黑手狠面上还一副慈悲的菩萨做派,也是一朵奇葩。但不得不说,朝堂上就需要这样的人才。

当皇帝的,看重一个人的后果,那就是作死地给这人安排工作。年轻人,多干活才有表现的机会,才能让别人看到成绩,有了成绩,元熙帝才好提拔顾淮之。

于是,顾淮之工作量骤增。除了按照元熙帝的要求写诏书圣旨之外,还经常在元熙帝和诸多大佬议事的时候单独被元熙帝拎出来考校。

眼下最让元熙帝烦心的是寒门学子的教育问题。朝廷推行科举本来是件好事,问题是,现在普通百姓求学之路何其艰辛。像冯克己这等天资过人的人物,早年为了拜师亦是费了无数心思。书籍大多都在世家,常人想借都难,有书没有好老师也没法学,这才是寒门难处人才的根本原因。

和世家子拥有的丰富教学资源相比,寒门学子的求学路就是一部部血泪史。

这种问题,世家是不可能拆自己的台的。世家有自己的族学,给族人上课的都是小有名气的名士儒生。让他们去教寒门,人家转头就能呸你一脸。

于是元熙帝就坐蜡了,实在是缺人手啊!

安静站在一旁努力减少自身存在感的顾淮之又被元熙帝给提溜出来,让他谈谈应对之策。

顾淮之心说陛下你捏软柿子也该有个度,不就是明白顾玄等人还要抻一抻不会真心出主意这才把自己拎出来当靶子的吗?看看顾淮之的身份,顾氏嫡长孙,王家外孙,徐家孙女婿,六部尚书有一半是他亲戚,元熙帝不逮着他薅羊毛还逮谁?反正顾玄等人不可能看着顾淮之丢脸。

顾淮之当然不可能在关键时刻掉链子,这种程度的刁难,要是还让顾玄来替他解围,那他这些年也白在顾玄身边吸收黑墨水了。

顾淮之心知元熙帝这是想让他开口替世家表态,然而顾淮之怎么可能真的坑队友,再说了,哪怕顾淮之应下了,他一个小辈,虽然出身高,但世家那些德高望重的名士大儒也不会给他面子。顾淮之要是真的开了口,怕是还得连累顾氏一起丢一回脸。

想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后,顾淮之反手就把之前逃过一劫的寒门士子拉出来鞭尸,“既如此,不若让之前被陛下开恩饶过一命的寒门士子来担任庠学的夫子。他们乃戴罪之身,把他们发配到贫苦之地悉心教学生,若是卓有成效,朝廷可以考虑酌情减轻他们的罪罚,比如把原本的三代不能参加科举改成两代或者一代,不愁他们不呕心沥血教导学生。”

嘶——在场众人听着都觉得牙疼,尤其是冯克己,看着顾淮之的眼神都不对了,合着这小子笑眯眯地一脚把人踹坑里了,现在又惦记人家的剩余价值想着废物利用?这是得把那帮犯事的寒门士子当成油籽来榨油啊,骨头渣都不放过。

顾淮之很是理直气壮,“这可是双赢的局面,那些士子肯定一百个乐意!冯大人您别继续瞪我,不然您说说,这么多的夫子该往哪里找?”

“可他们私德有亏,再为人师,是不是不大妥当?”

顾淮之双手一摊,无赖地看着他,“事急从权,只能如此。再说,这帮士子也是受了亲人拖累,自身品行倒也不错。眼下陛下给了他们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他们为了子孙后代,教学生肯定比教亲儿子还上心!”

哪怕是把三代不能参加科举减成两代,这些士子都能爆发出无限热情。他们自己算一代,儿子算一代,到了孙子这一代就能继续科举了。也就意味着要是他们活得够久,还能亲眼看到孙子穿上官服的那天,诱惑这么大,谁能不心动?

冯克己还想抬杠,顾淮之直接张嘴堵死了他的后路,“大人如此挑三拣四,想必是心中已成算。晚辈才疏学浅,方才之言也不过是随口一谈,愿听大人指教。”

成算当然是没有的,冯克己憋屈地撇过头,咬牙夸道:“你这提议十分妙,我也想不出比这更合适的办法。”

娘的,要是我能想出来,还能让你叽叽歪歪?

顾淮之微微一笑,淡定一拱手,“多谢大人夸奖。”

顾淮之对冯克己,第一回 合,顾淮之胜。

第79章 完胜

政事堂这帮人都是老狐狸,眼看着冯克己在顾淮之手里吃瘪,其他人心里对顾淮之评价又高了一个等级。往常他们对顾淮之只有一个笼统的印象,出身高,长得俊,有才华,还是第一届科举取士的状元,典型的优秀世家子的代表。

说实话,类似这种形象的世家子,各大世家都能找出不少符合条件的人来。是以哪怕顾淮之先前的名声再响,在这些真正的大佬眼中,也还是太过年轻,没有特别突出的地方。换句话说,顾淮之给他们的记忆点不深刻。

直到今天这一出,顾淮之三言两句化解了元熙帝给他设的坑,又轻轻松松把冯克己撅了回去,这才让这些大佬真正重视开始顾淮之。

重视才好啊,顾淮之受到的关注越多,证明实力的机会也越多。风险和机遇永远都是并存的,只要顾淮之再多表现几次,以后元熙帝要提拔他,这些大佬也没有什么闲话可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