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52(2/2)

染红霞不知体内的奇寒真气与胤丹书系出同源,读到五yīn大师的评注,说天覆神功“其质玄yīn而不损不益,中正平和,更胜极阳刚气。

惜小子囿于修为,权以六yīn之功,暂替九阳极数”云云,心念一动,掩卷沉思。

“怎么啦?”耿照半天没听见动静,诧然抬头,恰恰迎着她凝眉细考的娟秀面庞。

“有件事情很奇怪。

”染红霞沉吟道:“殊境石放落之前,三奇谷中止有三人。

五yīn大师为救胤丹书,同时与发狂的袁悲田做个了断,这才启动机关。

如此圆宫壁上石刻,却是写给谁看?”耿照还以为她为何事烦心,不觉微笑。

“那诗未必是同一时间写的,当时情况危急,哪有这份闲心?依我看,兴许是更早前便已写就,五yīn大师本是剑试天下、快意生杀的江湖豪士,性子疏放,写完饮罢,把木碗一扔,没想过要收拾,便一直留到现在,不是真的诀别酒。

”染红霞不与他说笑,正色道:“我也是这么想。

由诗文推断,不是写给后辈如胤丹书;对朝夕相处的好友袁悲田,又显得过于矫情。

我读大师手札,不觉得他是这样的人。

但诗中说“君子意如何”,却是对平辈同侪的口气无疑。

”耿照不明白她为何纠结于此,染红霞话锋一转,示以手中卷册。

“你看这行“权以六yīn之功,暂替九阳极数”。

胤丹书的天覆神功虽是绝学,但当时修为不够,无法发挥所谓“九阳极数”的效果--这里的“九阳极数”,指的又是什么?”“说不定是某种阳刚的武功?”耿照反应极快。

“三三得九。

“九”是数极,也是三个“三”。

”染红霞进一步引伸。

“五yīn大师用了“替”字,代表在他心中原本有一门武功,比胤丹书的天覆神功更适于压制袁悲田之患。

这门心法的名目里,可能也有个“三”。

”耿照摊手苦笑。

“要符合阳刚、内功等条件,我只想到李寒阳李大侠家传的《三省功》。

”“道门中亦有一部《形神三一大法》,可能是五yīn大师原本所想。

不过这不是重点。

”染红霞睁大美眸等了半天,迟迟没等到预期中的惊奇反应,不免有些失望,急道:“你没发现么?袁悲田时疯时醒,最少也有几年的光景。

一旦功力不足的胤丹书要离开三奇谷,五yīn大师便不得不放落万斤石闸,以免袁悲田重入江湖,酿成巨灾。

如此在胤丹书之前,是谁与他连手镇住了袁悲田?”耿照猛地省觉。

“你的意思是--”“三奇谷、三座石屋,九阳极数、朱紫交竞……还有石壁上对象不明的题诗,在在说明一件事。

”染红霞正色道:“五yīn大师的同修,不止“医怪”袁悲田一个,三奇谷之内,自始至终都是三个人。

那第三人究竟是谁?如今……却在何处?”第百廿五折玉宇巍峨,牙骨盈坑为释心中疑惑,两人连袂来到第三座石屋。

屋前如五yīn大师之“无生道场”,原也立了根粗桩,却被拦腰削断,残桩突出地面不到一尺,上头仅余半个“电”字,左侧还拖着一撇,两头并未相连。

染红霞抱臂托腮,灵光乍现:“莫非是个“庵”字?”耿照识字有限,伸指虚写个“庵”,越看越像,双掌一击:“有理!红儿,你真是聪明。

”染红霞被赞得脸烘耳热,小脸晕彤彤的,嘴上却不肯让,咬chún佯嗔:“你这话听着倒像长辈夸奖,教人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耿照丈二金刚摸不着脑袋:这年头,怎么连夸人也有事!莫非“聪明”二字别有寓意,惹她不欢喜了?“你先喊了红……才夸人,好占人便宜!”“那好,”耿照有过必改,绝不拖泥带水。

“下回我要夸你,便喊你“二掌院”好了。

”染红霞原本还忍着笑,一听俏脸沉落,咬牙道:“你敢!”耿照想起她最不喜欢他这样叫,赶紧改口:“不敢不敢,我说着玩的。

下回,万一我又想夸奖你,一定不喊你“红儿”,喊……喊“红姊”好啦,听来一点不像长辈的口气,绝不占你便宜。

”染红霞被那句“万一”逗笑了,噗哧一声,霎时如春风复来,雪靥更添丽色,看得耿照微微发怔,一脸呆相。

她心中微感歉疚,暗忖:“好端端的开着玩笑,我同他呕什么气来?这下倒好,气氛弄僵不说,还平白给叫老啦,当真是咎由自取。

”其实染红霞也想多了。

在耿照眼里,红儿俏美可喜,一颦一笑无不动人,并未往心里去。

虽说如此,毕竟是她起的头,尽管懊悔,却拉不下脸说软话,犹豫一下,伸手挽着他径推门扉,细声道:“咱们瞧瞧去。

”衩间伸出一条雪酥酥的结实长腿,率先跨过破败的高槛。

第三间石屋所置,又教二人大吃一惊。

石屋前后三进,有厢有廊,无论斗拱、屋梁乃至门扇窗牖,形制均近于今时,年代明显较无生道场、救活斋更晚,规模也大得多。

中堂甚至有六扇明间,所有木造的部分都经过油浸之类的防腐处理,不仅形状完整,机能亦都健全,没有缺门烂窗的现象。

而如此规模、堪称“宅院”的建筑里,仅有居间的大堂置着几把桌椅,连床都没见,所有房间无分大小,其中仅有一种家具,就是书架。

堆满竹简帛书的书架,堆满经籍卷册的书架,倾倒毁坏的书架,空空荡荡的书架……时光似乎一进入院中便悄悄静止,空气里悬浮着木竹卷纸的微腐气息,连一丝微风都感觉不到。

屋外的鸟叫、远处瀑布的轰隆声响,俱都被挡在高墙之外。

院墙内似乎该有几株粗老梧桐,夏日里浓荫与雷响般的蝉鸣,更能衬出此间的悠远静谧……但别说是树,院中连一片裸出石砖的泥地也无。

这是为了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