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节(2/2)

她并非圣母心,对方对她恶语诋毁,本身不是什么不可饶恕的大罪,如今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幡然醒悟去追寻自己想要的人生也好。

傍晚的时候突然下了一场大雨,太阳都还没落山,天边的霞光耀眼,豆大的雨点就这么砸在了院中的青石板地面上。

农家人都说,艳阳天下雨是山里要长菌菇了。

姜言意正同霍蒹葭和沉鱼说笑再过半月就去附近山上采蘑菇,王府的下人突然通报说封朔回来了。

自从她到衡州后,封朔只有一日三餐饭点才抽空回府,今日竟比往常早了半个时辰。

她出去迎他,只转过回廊就撞见了。

姜言意笑道:“灶上的汤是我比着时辰煲的,怕是还得等半个时辰才能好。”

这场雨下得大,回廊的檐瓦都往下滴落着水珠,空气里的闷热倒是被雨水带走了大半,风卷过廊下,姜言意竟感到了一丝凉意。

封朔上前拉了她的手往屋中走,这是他头一回在人前同姜言意这般亲密。

进屋后姜言意一边给她斟茶一边问他:“怎么了?”

封朔迟疑了一会儿,才问:“阿意,你想当皇后吗?”

姜言意莞尔道:“我既决定跟你,将来不管你走哪条路,我都是在你身旁的,你想坐拥这天下也好,想裂土封王自在逍遥也好,我的身份都只是你的妻。”

封朔用力抱了她一下,“阿意,有你真好。”

姜言意用莹白的指尖轻轻帮他梳理鬓角的发,“发生什么事了?”

封朔道:“各路诸侯要朝廷也出兵才肯一道出兵抵御明翰国。”

姜言意见他神情疲惫,指尖下移帮他揉按太阳穴的位置,问:“朝廷那边要你俯首称臣?”

封朔点了一下头:“宫里虽然对外一直隐瞒新帝重病的消息,但京城的探子来报,大长公主前不久召了六岁的淮王世子进宫,新帝显然是撑不了多久了,长公主在挑选幼帝。”

淮王生母只是个宫女,淮王一脉无权无势,大长公主扶持淮王世子登基,颇有些要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意思在里边了。

封时衍一死,他和高家当年为夺嫡做的那些天怒人怨之事,就也跟着翻篇了。

封朔要夺帝位,得在大长公主挑选的幼帝继位前杀回京城才行。

但如今外敌当前,他一撤兵,不仅是衡州沦陷,大宣朝南边的大门简直就是对外敞开着的。

况且单耗他一方的兵力,这么耗下去也不是办法。

姜言意反问他:“封朔,你想要这天下吗?”

封朔执了她的手放到唇边轻吻了一下,“我不想再让母妃回皇宫那地方,也不想你受半点委屈。”

现在看似是朝廷给了他选择,但他若是放手一搏,打下京城倒也并非没有胜算。

只是皇宫那地方对他和太皇太妃来说都没什么好的记忆,他反倒担心太皇太妃回到宫里病情又会加重。

经年战乱已让百姓苦不堪言,贸然迁都又是一项劳民伤财的大工程,短期内迁都是不可能的。

他手底下的兵曹家中妇人对姜言意做的那些蠢事,也让封朔窝火。

他如今还没称帝,就有人这般不折手段,将来若是真当了皇帝,后宫若是只有姜言意一人,明面上会有大臣给姜言意施压,暗地里不知还有多少腌臜伎俩。

封朔光是想想都觉着恶心。

相反他俯首称臣,朝廷那边除了在对外的名声上好听些,实质上也奈何不了他,只能任他占着半壁江山当个逍遥王爷。

第144章

姜言意能感觉到封朔厌恶皇城, 也厌恶金銮殿上那把龙椅,恐怕他幼时最想做的就是带着太皇太妃逃离那吃人的地方。

但走到了这一步,究竟是接受朝廷的归降条件、还是在这内忧外患的时候拼个鱼死网破将这乾坤覆个彻底, 最终的决策还得同谋士们共议。

眼见大事将成, 封朔麾下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大多都是不甘心的。

反倒是先前同封朔结盟的各路诸侯作壁上观起来——朝廷派了使者前去画大饼,最终主宰这江山的不管是封朔还是即将登基的幼帝, 都不会少不了他们的好处。

幼帝登基,朝堂上下全靠大长公主一介女流撑着, 届时他们架空皇权岂不美哉?

封朔夺位后, 对他们自然是论功行赏, 但面对一个能征善战的君王, 满朝文武哪个不得夹着尾巴做人?

因此,各路诸侯明面上还跟封朔是盟友, 但在商议要不要接受朝廷封赏时,话里话外都拿着家国大义做挡箭牌,劝封朔归降。

封朔手底下以池青为首的一帮谋士也不是吃白饭的, 哪能就这么如了朝廷的意,扬言让朝廷先出兵共同抵御外敌, 等收复失地, 再算私账。

朝廷那边自是不同意, 煽动民心造成舆论压力这事封朔手底下的人熟, 一首首大骂朝廷只会窝里斗, 任外敌来犯不作为的童谣、打油诗从衡州一直传到京城, 民愤被引到了极致。

甚至京城官员出门都会被街上的百姓往轿子里扔驴粪蛋、破口大骂。

原本死衷于朝廷的就是一些愚衷之臣, 君王和百姓就是他们心底的一杆秤,如今山河沦陷,朝廷却不肯出兵, 难免叫他们大失所望。

如今封时衍毒入肺腑缠绵病榻,根本无法上朝,大臣们在宫门前跪上一整天也不能得见天颜。

有道是“文死谏,武死战”,几个性烈的文臣在宫门前叩破了头,却还是只等来大长公主,怎能不寒心?

一时间心怀天下的文臣武将纷纷上书自请辞官,朝中能用之人本就没几个,此举无异于是雪上加霜。

朝廷那边被逼无奈,最终派了一万重骑前来衡州共御外敌。

各路诸侯也没料到最后被逼得先低头的竟是朝廷,事已至此,也只得跟着出兵。